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3:17    次浏览
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6月20日讯,2013年“620钱荒”事件周年祭之际,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研究人士认为,6·20“钱荒”事件既是一记警世钟,也是一个分水岭。今年“钱荒”再度重演的可能性已经趋近于零,而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,随着各项制度的日渐完善,预计“钱荒”也很难再度出现。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相关负责人王静文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,多年之后,当我们再回望2013年的6月20日,可能仍会感觉到一种惊心动魄:由于市场风传某银行违约,恐慌情绪迅速蔓延,各家行都牢牢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,银行间市场突然出现了流动性衰竭。Shibor隔夜利率一度冲高至14.33%,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。原本普通的一天,因为“钱荒”事件,注定要被载入史册。王静文称,在当年四季度的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中,央行认为,这次钱荒事件“与市场传闻扰动、企业税收集中清缴、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、外汇市场变化以及商业银行半年末指标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有关”。而更深层次的原因,则是央行领导在事后提到的,“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,其积极意义在于提示银行,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作出调整。”“这句话透露出了两层含义,一是部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出现了畸形发展,特别是同业业务杠杆率急剧上升,且面临着严重的“期限错配”问题,二是央行希望促进金融机构加快去杠杆。”王说。“钱荒”事件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。在此之后,监管部门明显加强了对银行同业业务、理财业务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力度。在5月16日一行三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》(127号文)之后,监管力度达到顶峰。与此相对应的,则是大部分银行开始建立起全行集中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和应对措施,并通过主动去杠杆来调整资产结构、降低“期限错配”程度。其结果,就是银行业持有的非标资产明显萎缩,今年一季度已经同比下降22.9%,在127号文出台之后,预计将会继续减少。与此同时,央行也相应调整了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和手段。今年年初,央行扩大了“常设借贷便利”(SLF)的试点地区范围。一旦回购利率超过警戒线,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便可向央行申请SLF操作。这一工具,实际上是央行以印钞权为市场利率上限做了背书。除此之外,针对外汇占款出现下台阶式减少的局面,央行从年初已经重启“再贷款”工具,并赋予其调节流动性的功能。二季度以来,又通过定向降准来改善部分支农、支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紧张状况。总体来看,今年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动性明显提高,市场流动性呈稳中偏松之势,以7天回购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基本上维持在3.5%上下波动。王静文称,可以肯定,今年“钱荒”再度重演的可能性已经趋近于零,而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,随着各项制度的日渐完善,预计“钱荒”也很难再度出现。首先,同业业务将逐渐规范化。127号文以及随后银监会发的140号文主要目的在于“堵偏门、开正门”,在同业存单、大额存单等正规融资渠道打通之后,资产证券化等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,同业业务野蛮生长进而导致期限错配的环境将不复存在。其次,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将逐渐完善。一方面,央行将推动政策中介目标逐步由“数量型”向“价格型”转变。除了“利率走廊”锚定短期市场利率的上下限之外,未来还可能推出抵押补充贷款(PSL)引导中期利率,预计利率的波动幅度将明显收窄;另一方面,在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逐渐萎缩之后,央行将会进一步发挥再贷款的功能,并由此重新获得了投放的主动性,可以更好地平滑市场资金状况。王静文说,可以想见,在中国的金融发展史上,6·20“钱荒”事件既是一记警世钟,也是一个分水岭。如果它能带来货币政策、监管手段以及银行业务模式的持续调整和修正的话,则可能预示着一个规范化时代的开启。